1.1 数据库
数据库这个术语的用法很多,但就本博客中的 SQL 分类下的文章而言,数据库是以某种有组织的方式存储的数据集合。最简单的办法是将数据库想象为一个文件柜。文件柜只是一个存放数据的物理位置,它不管数据是什么,也不管数据是如何组织的。
数据库(database):存有组织的数据的容器(通常是一个文件或一组文件)。注意:误用导致混淆。
人们通常用数据库这个术语来代表他们使用的数据库软件,这是不正确的,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混淆。确切地说,数据库软件应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(DBMS)。数据库是通过 DBMS 创建和操纵的容器,而具体它究竟是什么,形式如何,各种数据库都不一样。
1.2 表
你往文件柜里放资料时,并不是随便将它们扔进某个抽屉就完事了的,而是在文件柜中创建文件,然后将相关的资料放入特定的文件中。数据库领域中,这种文件称为表。表是一种结构化的文件,可用来存储某种特定类型的数据。表可以保存顾客清单、产品目录,或者其他信息清单。
表(table):种特定类型数据的结构化清单。
这里的关键一点在于,存储在表中的数据是同一种类型的数据或清单。决不应该将顾客的清单与订单的清单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表中,否则以后的检索和访问会很困难。应该创建两个表,每个清单一个表。据库中的每个表都有一个名字来标识自己。这个名字是唯一的,即数据库中没有其他表具有相同的名字。
表名:表名成为唯一的,实际上是数据库名和表名等的组合。有的数据库还使用数据库拥有者的名字作为唯一名的一部分。也就是说,虽然在一个数据库中不能两次使用相同的表名,但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完全可以使用相同的表名。表具有一些特性,这些特性定义了数据在表中如何存储,包括存储什么样的数据,数据如何分解,各部分信息如何命名等信息。描述表的这组信息就是所谓的模式(schema),模式可以用来描述数据库中特定的表,也可以用来描述整个数据库(和其中表的关系)。
模式:于数据库和表的布局及特性的信息。
1.3 列和数据类型
表由列组成。列存储表中某部分的信息。
列(column):中的一个字段。所有表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列组成的。理解列的最好办法是将数据库表想象为一个网格,就像个电子表格那样。网格中每一列存储着某种特定的信息。例如,在顾客表中,一列存储顾客编号,另一列存储顾客姓名,而地址、城市、州以及邮政编码全都存储在各自的列中。
数据类型:许什么类型的数据。每个表列都有相应的数据类型,它限制(或允许)该列中存储的数据。
数据类型限定了可存储在列中的数据种类(例如,防止在数值字段中录入字符值)。数据类型还帮助正确地分类数据,并在优化磁盘使用方面起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在创建表时必须特别关注所用的数据类型。
1.4 行
表中的数据是按行存储的,所保存的每个记录存储在自己的行内。如果将表想象为网格,网格中垂直的列为表列,水平行为表行。例如,顾客表可以每行存储一个顾客。表中的行编号为记录的编号。
行(row):中的一个记录。说明:是记录还是行?你可能听到用户在提到行时称其为数据库记录(record)。这两个术语多半是可以互通的,但从技术上说,行才是正确的术语。
1.5 主键
表中每一行都应该有一列(或几列)可以唯一标识自己。顾客表可以使用顾客编号,而订单表可以使用订单 ID。雇员表可以使用雇员 ID。书目表则可以使用国际标准书号 ISBN。
主键(primary key):列(或几列),其值能够唯一标识表中每一行。
唯一标识表中每行的这个列(或这几列)称为主键。主键用来表示一个特定的行。没有主键,更新或删除表中特定行就极为困难,因为你不能保证操作只涉及相关的行,没有伤及无辜。
表中的任何列都可以作为主键,只要它满足以下条件:
- 任意两行都不具有相同的主键值;
- 每一行都必须具有一个主键值(主键列不允许空值 NULL);
- 主键列中的值不允许修改或更新;
- 主键值不能重用(如果某行从表中删除,它的主键不能赋给以后的新行)。
主键通常定义在表的一列上,但并不是必须这么做,也可以一起使用多个列作为主键。在使用多列作为主键时,上述条件必须应用到所有列,所有列值的组合必须是唯一的(但其中单个列的值可以不唯一)。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键,称为外键,我们在 如何使用 SQL INNER JOIN 联结两个或多个表 中介绍。